首页
精品赏析
BOUTIQUE APPRECIATION
精品赏析
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
发布时间:2019.12.29 浏览次数:10254

(一)风景名胜区性质

性质定位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要求进行确定。但也不是脱离地域资源与文化基础,而是要基于一定的历史发展,在以前的界定中延续景区职能,并适度超越。上版总规以“两山峡一江的自然风光为基础,以丰富的文化古迹为内涵,以观光、游憩、度假和科普教育等综合性旅游为内容的风景名胜区”为景区性质定位,该性质定位较为准确抓住了飞霞的资源特点,但对飞霞山定位界限过大,未能彰显独特的文化特色。


飞霞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清远市中心城区,是清远市中心城区的绿心。优质的生态环境和坐落中心城区的便利区位,使其既能走入市民的日常生活,又能以浓郁的生态本底彰显特色,从而区别于一般的城市公园。飞霞山位于北江画廊上,,是清远市北江旅游带的重要节点,是北江文化的荟聚地、演绎地,综合上层次规划要求及飞霞山景观资源特色,规划确定飞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性质是:飞霞山风景名胜区是清远市构建国际旅游休闲目的地和生态宜居城市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是以南亚热带植被景观、 “两山夹一江”险峻景观为特征,以自然生态保护培育、休闲游览为主要功能,具有独特儒、佛、道“三教合一”历史人文资源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二)风景名胜资源概况

飞霞山“风光誉南国,古迹遍峡山”,风景区主要景点具有“古”“广”“美”“奇”特色,它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于一体。


1、飞来峡(峡江)资源特征


飞来峡(峡江)全长九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雄伟、最险峻的,峡江两岸各有三十六峰,峰峰有名,千姿百态,历史上早有名称。这里江面开阔、峡江对峙,历代兴建的寺观、亭、楼,都有意将其隐没在林木葱郁的山水色之间,形成古雅清幽的天人作。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这里风平浪静、水波不扬、山峦青翠欲滴、江湾碧绿清撤、一派诗情画意,令人陶醉。古代南平北往的名人客经过此峡,无不吟诗作赋,把峡山风光赞咏一番,宋代大文家苏东坡当年游览清远峡之后,留下了“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诗名。


凝碧湾—“凝碧湾头清远寺,”在飞来寺前左方,水面宽阔,一湾碧水,清波澈艳,水平如镜,倒映两岸山色。“回波一曲踏明镜,碧影天光凝不流”,只有舟船过后才搅起一片浪花。明林诗:“山映清波波映山,山光波映影互回环,渔舟一叶两西去,荡碎玻璃满碧湾”,对此作了形象的描述。


白花潭—位于飞来寺东2km处,水深流急。每当汛期,山水旋涡激起浪泡如朵朵白花,潭由此得名,方信孺诗:“无风潭水静如苔,晴浸崖花境里开,暮忽夜来江水涨,一湾旋动雪成堆”,作动人概述。


钟潭—位于飞来寺东菜园坑与犁头坑间。相传古代一场大风将飞来寺一座重达两吨的铜钟吹落水中,明代寺庙又购置了一座铜钟;每当敲钟时,沉在水中的钟自动鸣响应和古寺钟声,渔歌云:“水底钟声上界闻,南禺吹落北禺云”。其实这是一种物理共振现象,因水下壶穴形状能与钟省共鸣而形成。


这里山川秀丽,古迹林立,一江两岸七十二峰,峰奇险峻,江水曲折回环,奔泻其间,构成一幅“一水远赴海,两山高入云”的大自然美景。


唐代张九龄、韩愈,宋朝苏东坡,明代海瑞,清代袁玫等文人墨客,都曾慕名而来飞霞,留下了大量的诗词歌赋。清代方城人方信儒曾多次游览飞来寺,对峡江景色十欣赏,他其中一诗写道“谁将劈山开,万贯顷波涛天上来,峡岸繁花迷去所,不知身入武陵台”。


这里两岸高山耸翠,霞蒸雾绕,七十二峰参差对峙,起伏连绵数公里,气势雄浑。碧绿的北江河蜿蜒其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飞跃,苏东坡“天开清远峡、地转凝碧湾”的震撼诗句,正是对飞来峡最贴切的升华。飞来峡与飞霞山、飞来寺浑然一体的山水画卷,孕育出“峡口春帆”、“临江寺影”、“松峰观日”、“飞霞烟雨”、“飞泉泻玉”等如诗美景,也使这里成为了广东省著名的省级风景名胜区。


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1.jpg


2、飞霞山资源特征


飞霞山位于飞来峡的上游,是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场所,主要由飞霞洞、藏霞洞、锦霞禅院三部分组成,是广东八大名山之一。


飞霞洞四面环山,以建筑雄伟闻名,只见殿宇顺着山势逐级叠建而上,高达七级,颇有布达拉宫的震撼气势和凌空欲飞的逼人幻觉。每当山雨过后,一阵阵紫霞之气从山坳腾升到殿宇上空,飘飘缈缈,故谓飞霞。寺中供奉的神像形态生动、价值珍贵。它是全国为数不多、岭南地区最大的“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古洞内奉儒、释、道三教祖师及诸仙佛,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


藏霞洞建于密林幽谷之中,云霞在此会经久不散,令寺院时隐时现,故而得名。寺院主殿瓦上的那颗瑶珠,与前面的螺星岭峰尖以及殿后山上的一座天然石佛正好三点成一线,独具匠心。院中有一株数百年树龄的名花玉堂春,是明代皇帝赐种,十分稀贵,值得一看。


锦霞禅院四面青山环抱,古木参天,庭前溪涧环回,桃花摇曳,幽然有如世外桃源。月明之夜,月光透过树叶投下斑驳的光影,随树叶抖动而变幻,万籁俱寂,只剩下溪水潺潺之声和风吹树林的“沙沙”之声相和,令人霎时间感到已融入天地万物之中。


3、其他景点资源特征


飞霞山还有松峰观日亭、长天塔、修行精舍、登极桥、帝子祠、洗心飞瀑等30多个景点和飞水潭山水泳场。每年春节期间,都举办节目丰富的“飞霞庙会”和赏花会,更加上这里群山环抱、谷幽林深、清涧长流、空气中负离子含量很高,是避暑消闲,回归自然的理想之地。山上宾馆、旅舍一应俱全,丰俭由人。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谢非同志一九九四年前来考察时给予高度评价:“广东名山,飞霞第一”。


(三)风景名胜资源类型

1、景源调查


第一类:地景


景区地景资源以山景为主。而山景景质资源优劣程度受植被覆盖程度、山形形态以及山体可视程度的影响。


(1)山体植被及林相


1)植被现状


根据1991年《清远飞来峡风景名胜总体规划——基础研究》的资料,飞霞山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雨林,主要植被群落分为六大类:


①南亚热带常绿次生季雨林


分布:两禺各沟谷下游


主要物种:翻白叶树、假凭婆、白楸、白颜、格木、橄榄、南酸枣、水翁、蒲桃、黄牛木、降真香、红车、鸭脚木、小叶榕、大叶榕、银柴、扁担藤、华南省藤。


②亚热带丘陵次生常绿阔叶林


分布:飞来寺峡江两岸丘陵和飞霞洞地段


植物资源:椎树、木荷、枫香、红皮紫陵、黄杞、乌饭树、柳椎、黎蒴、亮叶猴耳环、栋叶山茱萸、光叶杜英、红楠、短花楠、硬叶楠、石笔木、鹅兜树、青兰。


③亚热带常绿针叶林


分布:两禺大部分山体


植物资源:马尾松、杉、湿地松。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针叶混交林


分布:介于2)、3)类间的过渡地段


植物资源:兼有前二类。


⑤亚热带竹林


分布:峡江两岸


植物资源:主要是撑篙竹、坭竹、青皮竹。


⑥亚热带灌草从坡


分布:山脊和风景区外缘山脚地带


植物资源:桃金娘、岗松、芒萁、杜鹃、芒草、五节芒、芦苇、粽叶芦、野古草、纤毛鸭嘴草。


2)存在问题


①风景林地质量不高


飞霞山风景名胜景区的地带性植被顶级群落应为南亚热带季雨林,现仅存部分沟谷次生雨林,主要分布于北禺;区内现有优势群落为亚热带常绿针叶林,主要是马尾松生产纯林,其中相当部分为幼龄群落,林相单一,不利于防火和防止虫患,森林质量有待提高。


②水源涵养林保护不当


由于森林资金欠缺,管理粗放,森林质量下降,造成森林蓄水量减少,多条山沟变旱沟,既造成旅游生活用水紧张,又使得众多的泉瀑水景几近枯竭,名存实亡。


(2)山体形态


飞霞山共72峰,山脊陡峭高耸,山峰平缓。南禺各峰海拔在300-400米间,北禺各峰在300-600米之间,峰与峰之间较为平缓,可进入性强,景区南禺山各峰以丘陵为主,具有小体量、多层次、低视角、天际线柔和委婉的特征,规划结合地形特征进行植物种植与功能设置,从而形成秀丽清新的空间格调和灵活多变的运动特征。


从山体形态特征而言,景区内的山体形态体现出两种形态特征:一是以南禺北坡为主的陡峭伟岸型山体特征;二是以北峡局部伸向北江的蜿蜒月牙湾小山为主的亲水型山体。这些山体是体形较具欣赏价值的地区。


(3)山体可视性


从山体可视程度而言,易被观赏到的地区容易成为景观营造地区。以景区峡江游线和古栈道为视觉移动路径,利用GIS技术对峡江两岸山体进行可视性分析,对山体的视觉敏感程度进行等级划分,遴选可视程度较优的地区作为地景营造地区。


飞霞山山势高耸,山脉由东到西横跨景区南部和北部,规划结合其登高远眺的功能,在主要控制点设置标志性建筑,突出山势挺拔,极目千里的山地特色。


第二类:水景

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2.jpg


飞霞山风景名胜区的水景,指的主要是北江。北江是广东三大河流之一,发源于湖南省,自北向南流流,流经清远、三水、佛山,汇入珠江口。北江有中宿峡,贞阳峡和香炉峡等三峡,又称为“清远小三峡”。其中中宿峡又称为“飞来峡”,飞来峡全长九公里,是北江三峡中最宏伟、最险峻的。


景区内水景包括两个小类:一是以北江库区水体为代表的滨水景观;一是以飞霞洞观景区的水帘飞瀑为代表的瀑布跌水景观。其中水帘飞瀑为现状景点,为飞霞山风景名胜区的二级景点;而北江水库是规划区水景资源的主体——北江库区景观的景质优劣程度则受水质优劣程度、岸线可视程度、岸线曲折程度、岸线接驳方式、岸线水生植被生长情况等的影响。


规划区内的水体为清远市水源一级保护区,水质保护目标为二类水体水质。


而就岸线的可视程度而言:以观赏水景最主要的环山古栈道为视线投放线路对岸线进行视觉敏感度的GIS分析,共有8.7公里岸线为高可视岸线。


就岸线曲折程度而言,凸岸易于显景,凹岸易于隐景,两者都属于资源高品质地区。


就岸线接驳方式而言,缓坡土质接驳岸线自然亲切,迎合景区静谧悠闲的环境特征,属于高品质地区;而硬质、跌台式接驳岸线则以过多的人工化痕迹和亲水的而成为景质一般地区。


就岸线水生植被生长情况而言,植被品系丰富、植被茂盛的岸线属于高品质岸线,景区内共有约6.5公里。


第三类:生景——植、动物景观资源

(1)植物资源

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3.jpg





根据《清远飞来峡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与基础研究》中所录的植物名录,飞来峡风景名胜区共有植物900多种。


飞霞山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带,地带性植被的季风常绿阔叶林。但由于受人为干扰和长期破坏,原生林已退化为次生常绿阔叶林或灌丛,在植被的种类组成和结构上表现出明显的次生性。经过多年的人工造林和绿化栽植,规划地区的植被大部以天然次生植被为主,在局部地段亦有天然群落经人工改造而形成半天然的植被。从目前的植被现状看,目前的各个森林植被类型,季相变化不甚明显,层次结构单调,色彩变化少,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和景观效果均较差。


规划地区内植被资源类型以马尾松、杉、湿地松、撑篙竹、坭竹、青皮竹为主。



(2)动物资源


经过调查统计,飞霞山风景名胜区有鸟类13目29科49属63种,有淡水鱼类8科19属20种。这些物种在规划地区内大多也有分布。但随规划范围内原生林的逐步退化,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环境遭受一定程度的恶化,经济动物资源锐减,一些保护动物濒临灭绝或出现濒危的状况。


第四类:建筑

(1)宗教建筑


飞霞山历史悠久,文化富集,作为道教第十九福地,以宗教文化为主流,汇集宗教、福地、摩岩石刻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


飞霞风景区内的飞霞洞、藏霞洞与锦霞禅院合称“三霞”。三霞是飞霞风景区的精华所在。由于三霞之间相距较近,景区连成一片,同时三霞景区中以飞霞洞最为闻名,因此通常把景区用“飞霞”代之,也有人索性称之为飞霞山。


飞霞古洞:飞霞古洞为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场所,始建于1911年。飞霞古洞以建筑雄伟著称,大小殿、阁、亭、台、楼数十座,规模颇为壮观。飞霞古洞内的宗教建筑主要为飞霞仙观、乐山禅房、凤凰楼与轩辕黄帝祠、长天塔与修行精舍、桃园静室(关公庙)。


藏霞古洞:藏霞古洞与飞霞古洞相邻。藏霞古洞是一座先于飞霞古洞数几十年的洞观。据记载,藏霞古洞建于同治二年(1863年)。藏霞古洞的主要建筑物有三仙殿、玉皇殿、灶君殿、水月宫、养贞庐、报本祠等。


锦霞禅院: 位于飞霞、藏霞两洞下方之间,与飞霞、藏霞鼎足而立。它的前身叫“壶天少驻”,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原是创建飞霞洞时,道长麦长天暂作寄足之所。飞霞古洞建设工程全面竣工之后,于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改建为禅院。禅院大殿里供奉着观音菩萨。


此外飞霞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宗教建筑还有飞飞来古寺、孔庙等。


飞来寺:飞来寺坐落着岭南三大古刹之一的飞来寺。《清远县志》载:飞来寺由广庆寺、飞来古寺、帝子祠、六祖殿、观音殿组合而成。这座古刹相传是从安徽飞来,实则始建于公元520年南北朝,最初的古寺在北禺半山中,宋大观年间,在江边再造殿,到元代重修时大规模扩建,自此,她就默默倚山而坐,守望和见证着岭南的变迁。


(2)景观建筑——亭、台、楼、阁


李家庄片:飞霞牌坊、美莲亭、泳心亭;


洞口片:天地阁、朱汝珍亭、嵎峡山亭、颜群亭、善心亭;


登山古道:藏霞洞门楼、通津坊、达观亭、梅亭、洗漱亭、知水仁山亭、藏霞牌坊、醉荫亭;


藏霞古洞背后:贞列居、大脚印亭、风雨名山亭、清泉亭、后龙亭;


飞霞古洞周边:动不如静排坊、寿星公亭、宝境亭、帝子祠、凤凰楼、松峰亭、修行精舍、长天塔、纪公亭。


(3)商业、管理服务建筑


飞霞山风景名胜区内的商业服务建筑有飞霞别墅、飞霞游泳池、乐善山房、礼耕书屋、藏霞宾馆、藏霞餐厅、藏霞车场小买部、李家庄职工宿舍、倒桩坑护林站、南蛇坑护林站、黄坭坑(宿舍)、车场门票房、油库、天文台。


(4)建筑特征整体评价


飞霞山建筑特色主要有一下几点特色:


①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②保持木构架结构原则;


③单体建筑结构;


④重视建筑组群的平面布局;


⑤灵活的空间布局;


⑥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艺术;


⑦建筑风格的地域性明显;


⑧建筑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7.jpg


这些价值都是通过现存的古建筑的实体体现出来的。保护古建筑的根本就是要保护现存的古建筑实体,具体地说,就是要保护该建筑的形制、结构法式、构件质地以及制作工艺。任何一个古建筑一经破坏就不可能重建,它的文物价值也就随之消失要是保护建筑的文化价值,即保护它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古建筑文物都是由许多构件组合而成的,修缮保护必须尽量保存原构件不可随意更换。如果原件更换过多,那就不成其有时代特征的古建筑文物,而成为有一定时代风格的古建筑模型或复制品了这是保护文物原状和保存古建筑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关键所在遵此理论,整旧如旧,真正保存了古建文物的原状、原貌、原件、原构,也保存了殿内塑像、 壁画和殿周古树, 达到了 "保持原状 "和"修旧如旧 "的理想境地, 从根本上解决了修缮古建筑如何坚持 "不改变文物原状 "这一重大课题,容易得到国家文物局专家、领导和文物界一致好评。 "不改变文物原状,修旧如旧 "是在古建筑修缮过程中贯彻的一个基本原则和指导思想,同时也是对古建修缮工作提出的一个更高要求。


第五类: 胜迹

整个飞来峡内,现存有历代名人碑刻50多篇、摩崖石刻70余处,诗赋300多首,有“飞来峡里藏千胜,历朝诗赋遍山间”之誉。1839年(清道光十九年),戴熙来粤视察学政,绘有广东名胜画8幅,其一为清远峡图。


景源筛选与分类


景区面积50.82平方公里,自然与人文景观资源兼具,人文景源集中于飞霞古洞、藏霞古洞片;自然景源主要以飞霞山、北江为主。依据《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规范》,按风景资源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游憩价值以及性质、状态、数量等因素进行分类,景区涉及自然景源与人文景源两大类,7中类、21小类和52个资源单体。人文资源约占71%,其他各类型也都包含具有代表性的或质量较高的景源。


清远市飞霞风景名胜区8.jpg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 没有了
返回列表